專書選讀-左傳
課程概述:
春秋之時,列國林立,且彼此往來頻繁,舉凡:朝聘、會盟及征伐之事不絕。當時雖已有《春秋》一書加以著錄,然其文字簡略,頗多史事記載未盡詳晰,是以理解春秋歷史,當有賴於《左傳》方得一窺全豹。本課程除對《左傳》之文獻性質及其相關問題進行說解外,另將透過《左傳》選文的解讀,期建立同學對春秋歷史之系統認識,並開啟對《左傳》之文學敘述成就能有更深一層之認知。
授課內容:
一、通論:《春秋》名義、《春秋》和孔子、《春秋》評價、《春秋》和三傳、《左傳》的作者、《左傳》的成書年代.《左傳》的評價、《左傳》與國語、《左傳》的版本與流傳……
二、文章賞析:主要在分析文章結構,表現方法,修辭技巧,思想內容……讓同學了解和學習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 〈鄭伯克段於鄢〉、〈周鄭交質〉、〈大義滅親〉、〈臧哀伯諫納郜鼎〉、〈晉公子重耳之亡〉、〈城濮之戰〉、〈楚莊問鼎〉……
三、《左傳》故事改寫:金筆獎(期中報告代替期中考)(詳見「報告」處)
聲韻學
課程概述:
聲韻學是研究中國文字聲音之學問,與文字學、訓詁學合稱為語言文字學。本課程主要在探討中國聲韻之特性及歷史,使能利用已有之材料研究上古音,考定古典經籍,並瞭解從上古到現代中國聲韻演變之概況,以確立正確之國語音讀。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研究聲韻學之材料與方法、歷代字音之分期、《廣韻》之聲類系統及韻類系統、等韻圖、古音學、審音知識及歷代重要韻書介紹等。
授課內容:
文字包括形、音、義三端,其中音為形、義變遷之樞紐,故聲韻學乃人人所當解諭之學。本課程旨在探討中國聲韻之特性及歷史,使能利用已有之材料研究古音,考定古代典籍,準確地研讀,承襲先賢之經驗學問;並了解從上古到現代中國聲韻演變之概況,以確立正確之國語音讀。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廣韻之聲類系統及韻類系統、等韻圖、古音學、審音知識及韻書介紹等。
敦煌學
課程概述:
敦煌學是以近世在甘肅敦煌地區發現的文獻和文物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一門學問,因此其研究對象主要是敦煌寫卷、敦煌石窟藝術和敦煌史地。近世敦煌所見文獻和文物內容豐富,涉及中古時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宗教、文字、文獻、文學、藝術、哲學、科技、建築、交通等。季羨林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學界向來以與甲骨、簡牘、清宮檔案並列為中國二十世紀傳統學術資料四大發現。由此可見敦煌學內含豐富,外延廣大,影響深遠。
本校中文系為二十世紀後期國際敦煌學研究重鎮。本課程旨在繼承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瞭解敦煌學研究的歷程與現況,並展望將來,栽培後起新秀,使敦煌學能不斷開啟新局。
授課內容:
敦煌學是以近世在甘肅敦煌地區發現的文獻和文物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一門學問,因此其研究對象主要是敦煌寫卷、敦煌石窟藝術和敦煌史地。近世敦煌所見文獻和文物內容豐富,涉及中古時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宗教、文字、文獻、文學、藝術、哲學、科技、建築、交通等。季羨林說:「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學界向來以與甲骨、簡牘、清宮檔案並列為中國二十世紀傳統學術資料四大發現。由此可見敦煌學內含豐富,外延廣大,影響深遠。
本校中文系為二十世紀後期國際敦煌學研究重鎮。本課程旨在繼承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瞭解敦煌學研究的歷程與現況,並展望將來,栽培後起新秀,使敦煌學能不斷開啟新局。
本課程開在中文系學士班,為兼顧學術與實用,謹以三大主題為中心展開課程:
一、敦煌學概論:講授敦煌史地與敦煌學史。
二、敦煌石窟與圖像:以敦煌塑像與壁畫為教材,基於這些圖像的內容特點,主要講授佛教故事與造像因緣。
三、敦煌寫卷:從敦煌寫卷瞭解中古文字、文獻、文學、宗教與文化。
詞曲選及習作
課程概述:
本課程名稱為「詞曲選及習作」,上學期授課內容為「詞選及習作」,下學期則為「曲選及習作」。由於曲的內涵,有散曲與劇曲之分。散曲是一種具有獨立成章的文藝,只供清唱 ,較近於詞。劇曲有情節、歌曲、動作和說白,是一種綜合性的歌舞劇。它們之間是同源而異流的。因此本課程內容將涵蓋散曲與劇曲。
「曲選及習作」之教學內容如下:
1. 曲學概說:曲之起源、流變、體制與格律等。
2. 作品賞析:選讀元明清等名家作品。
3. 習作:各類曲牌習作時,所應注意之要領。
授課內容:
本課程名稱為「詞曲選及習作」,上學期授課內容為「詞選及習作」,下學期則為「曲選及習作」。由於曲的內涵,有散曲與劇曲之分。散曲是一種具有獨立成章的文藝,只供清唱 ,較近於詞。劇曲有情節、歌曲、動作和說白,是一種綜合性的歌舞劇。它們之間是同源而異流的。因此本課程內容將涵蓋散曲與劇曲。
「曲選及習作」之教學內容如下:
1. 曲學概說:曲之起源、流變、體制與格律等。
2. 作品賞析:選讀元明清等名家作品。
3. 習作:各類曲牌習作時,所應注意之要領。
專書選讀文心雕龍
課程概述:
《文心雕龍》為我國文學理論與批評方面一部體系完備的經典要籍,融匯文學思想、文學發展、文學體裁、文學創作及鑑賞批評於一爐。本課程除選取其中重要的篇章加以選讀,並加強文學理論的理解思辨與實際應用,及探索《文心雕龍》對後代的影響,藉以明瞭《文心雕龍》的重要文論與研讀價值,進而具備與文學相關的理論認知與分析能力。
授課內容:
《文心雕龍》為我國文學理論方面體系完備的經典要籍,融匯文學的思想、發展、文體、創作及鑑賞論於一爐。總要而言,本課程之教學目標有四:
一、選讀認知《文心雕龍》的重要文論與價值。
二、學習實際應用以加強對文學理論的理解思辨。
三、與我國、西方相關文論的比較異同。
四、建構具備分析文學相關論題的能力。
專書選讀荀子
課程概述:
荀卿,當即孫卿,司馬遷讀做「荀」,故後人多以「荀子」稱之。荀子生當戰國末,儒家之殿軍,重禮尚仁,以社會道德論人生,故曰「性惡」。以為「形具而神生」,有形而後有神,反對「良知」、「良能」之道德先驗論。人之善乃化性起偽之教育作用,人當奮發,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三十二篇,〈大略〉以後六篇或為摘引取者,非荀子所作。
授課內容:
荀卿,當即孫卿,司馬遷讀做「荀」,故後人多以「荀子」稱之。荀子生當戰國末,儒家之殿軍,重禮尚仁,以社會道德論人生,故曰「性惡」。以為「形具而神生」,有形而後有神,反對「良知」、「良能」之道德先驗論。人之善乃化性起偽之教育作用,人當奮發,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三十二篇,〈大略〉以後六篇或為摘引取者,非荀子所作。
文學編輯與媒體行銷
課程概述:
透過中國文學系的專業文字、文章之訓練,進而將現代商業宣傳與行銷模式,兩相綰合,期使中文系之學子,掌握基礎之文字應用能力,期使能順利進入業界,發揮出中文系對文字應用的組織與駕馭能力。
授課內容:
現今各大學之中國文學系紛紛開設應用課程,使其學習古典文學過程不再枯燥乏味之事、學後則為束於高閣之學科;為因應現今資訊快速流通,各項活動及娛樂產業蓬勃發展,中文系需要結合社會及產業,將文字訓練及寫作加以活化,相關授課內容將給合產業界需求,包括基礎履歷與自傳的撰寫、企畫書及文案、標語等等,期能順利與產業界接軌,並結合應現今數位及網路資訊世代的文字需求。
專書選讀禮記
課程概述:
中國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流,表現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四部經典,就是《論語》、《孟子》、《荀子》和《禮記》。
漢人所謂「禮」,本指《儀禮》,《儀禮》記載古代士階級冠、昏、朝覲及喪祭等儀式,古禮家講習禮儀之後,往往在其後發揮其儀節之義理,此則為「記」之由來。
《禮記》為西漢武、宣時期的戴聖所收錄諸家論禮之記四十九篇而成,又曰《小戴禮記》,以別於戴德所收錄之《大戴禮記》八十五篇。二戴所收之篇章,可謂集先秦以至於秦漢三百餘年間,除孔子、孟子、荀子之外,七十二弟子及其後學之作品彙編。
透過《禮記》的研讀,可了解儒家文化形成的根源,更可以作為個人行為的規範,擴而大之,透過《禮記》更能明瞭國家制度訂立的原理,實為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
授課內容:
《小戴禮記》的內容,包括禮儀、禮意、禮的思想理論及其他教育、典章制度之思想,透過《禮記》的研讀,下學期的授課內容,主要在具體禮儀與禮樂思想的探討。
本課程內容包括:
1、〈冠義〉
2、〈昏義〉
3、〈問喪〉
4、〈祭義〉
5、〈禮運〉與〈樂記〉的研讀
華語文教學概論
課程概述:
本課程乃專為有志從事華語文教學工作的中文系學生所規劃,課程內容概括華語文教學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首先使其認識現今國際及臺灣華語教學的現況及其展望,並建立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基礎,更進而學習如何由聽、說、讀、寫等面向進行華語教學,最後學習編寫華語文教材、教案及評量,並透過教學演練予以應用。
授課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有以下四個單元:
1. 華語文教材編寫與簡介
2. 華語語法教學
3. 華語文聽力與口語訓練教學
4. 華語閱讀與寫作訓練
圖書文獻學
課程概述:
本課程透過對圖書文獻形態、類別、性質的介紹,使學生明瞭圖書文獻之內涵。並教導學生於浩如煙海的圖書文獻中,迅速、正確地蒐集圖書文獻資料,進而培養學生整理、分析、歸納圖書文獻資料的能力
授課內容:
介紹圖書文獻的形態、類別、性質,使學生對圖書文獻的內涵能有基本認識。評介各類工具書及電子資源,讓學生能迅速、正確地蒐集圖書文獻資料。教導學生認識版本、辨偽之重要性,並能懂得如何選定善本書及審定圖書文獻。讓學生明瞭校勘、輯佚、編纂、注釋等在圖書文獻學的運用,期許學生能具有整理圖書文獻的能力。
花間詞
課程概述:
花間詞是收錄在《花間集》的詞作。《花間集》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編者是後蜀趙崇祚,全書收錄十八位詞家創作的五百首詞,質量兼具。由於當時的詞是可歌之詞,因此閱讀花間詞可以認識當時歌詞的寫作趨向;又由於花間詞是新興詞體文學的總集,因此閱讀花間詞亦可以理解詞體新興之初的樣貌。
授課內容:
花間詞是收錄在《花間集》的詞作。《花間集》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編者是後蜀趙崇祚,全書收錄十八位詞家創作的五百首詞,質量兼具。由於當時的詞是可歌之詞,因此閱讀花間詞可以認識當時歌詞的寫作趨向;又由於花間詞是新興詞體文學的總集,因此閱讀花間詞亦可以理解詞體新興之初的樣貌。
甲骨文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介紹甲骨學和甲骨文等相關專業知識和學問,每星期第一小時介紹甲骨學相關內容,第二小時則是甲骨文字的考釋。
甲骨學相關知識方面,如甲骨文參考書籍介紹、甲骨文的發現時間與發現者、甲骨文的命名與各類異稱、甲骨的種類與來源、甲骨占卜的原因、內容與程序、甲骨刻寫的工具、甲骨的挖掘分期、甲骨文的著錄、考釋及字典的編纂、甲骨四堂介紹、卜辭的文例、甲骨文的分期與斷代標準、甲骨的綴合、甲骨文字的特點、古文字學的範疇、中國文字書體演變概論、拓片研讀。
甲骨文字的考釋方面,首先配合文字所涉及的古人食衣住行等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讓同學輕易的了解甲骨文造字時的本形、本義。並以此糾正《說文解字》在釋形上、釋義上的誤謬。
再則,因為中國文字幾千年來,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各個階段的演變,經歷了簡化、繁化、聲化、異化、訛化等各種變化,使得文字的形體越變越離譜。因此,本課程除了介紹甲骨文字形外,更補充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字形,使同學徹底了解各個文字的演變過程及其關鍵。
因此,本課程乃是一項非常基礎的學科,經過以上的訓練,才能免除對於文字的一知半解,才能說是對文字有徹底的了解,也才能產生認識文字的樂趣。
授課內容:
本課程主要介紹甲骨學和甲骨文等相關專業知識和學問,每星期第一小時講通論,介紹甲骨學相關內容。第二小時則是甲骨文字的考釋、字形分析,分析某甲骨文的本形、本義,及其甲、金、篆、隸、楷的字形演變。
此外,更介紹台灣民間對倉頡、文字、紙張非常尊崇的「敬字亭」文化:尊聖崇賢、敬字惜紙文化。此「敬字亭」文化是台灣保留完整、大陸地區則名存實亡、全世界唯一的敬仰文字的文化。值得大加宣揚和推廣。
甲骨學相關知識方面,如甲骨文參考書籍介紹、甲骨文的發現時間與發現者、甲骨文的命名與各類異稱、甲骨的種類與來源、甲骨占卜的原因、內容與程序、甲骨刻寫的工具、甲骨的挖掘分期、甲骨文的著錄、考釋及字典的編纂、甲骨四堂介紹、卜辭的文例、甲骨文的分期與斷代標準、甲骨的綴合、甲骨文字的特點、古文字學的範疇、中國文字書體演變概論、拓片研讀。
甲骨文字的考釋方面,首先配合文字所涉及的古人食衣住行等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讓同學輕易的了解甲骨文造字時的本形、本義。並以此糾正《說文解字》在釋形上、釋義上的誤謬。
再則,因為中國文字幾千年來,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各個階段的演變,經歷了簡化、繁化、聲化、異化、訛化等各種變化,使得文字的形體越變越離譜。因此,本課程除了介紹甲骨文字形外,更補充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字形,使同學徹底了解各個文字的演變過程及其關鍵。
因此,本課程乃是一項非常基礎的學科,經過以上的訓練,才能免除對於文字的一知半解,才能說是對文字有徹底的了解,也才能產生認識文字的樂趣。
專書選讀老子
課程概述:
《老子》流傳久遠,故今通行本訛誤多有,今以出土帛書本、郭店簡本校正《老子》,以明《老子》原文本義。世人多據誤本,故不知「上德」乃「尚德」;「言」乃「政令」,是以「上德無為」、「不言之教」皆謬釋。為求其真,故正本清源以明《老子》原文當如此,本義當如是,世人據誤本為說,致使《老子》原義混而不明,歧解多有也。
授課內容:
《老子》流傳久遠,故今通行本訛誤多有,今以出土帛書本、郭店簡本校正《老子》,以明《老子》原文本義。世人多據誤本,故不知「上德」乃「尚德」;「言」乃「政令」,是以「上德無為」、「不言之教」皆謬釋。為求其真,故正本清源以明《老子》原文當如此,本義當如是,世人據誤本為說,致使《老子》原義混而不明,歧解多有也。